【第六届高交会回顾】
人才两字,区区五笔,3天来却在深圳写出了一条科教兴国的金子定律。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人才与智力交流会昨日(14日)闭幕,在167家外资企业、65家跨国公司中,参会的49家高校成为最大的赢家,其中8所高校就抢走了三成博士,炙手可热的高学历研发人才开始从企业回归院校。
2个月前,深圳大学在首届深港人才交流会上拔得头筹,签走了才从美国华尔街归来的基金分析师双料博士,本届人才高交会再度大热,48个教师职位吸引了数十名博士;哈工大深圳研究院的50个教师职位则一举涌来了100多份博士简历,而且1/3是“海归”,还有两名澳大利亚语言学和土木工程的洋教师;就连山西省招聘团的6所内地高校也是“大获全胜”,初步签订意向的就有50多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45人。
刚从加拿大归来的南开大学的博士后张国庆在太原科技大学的展位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尽快成为该校新材料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是张国庆的目标。与此同时,富士康(太原)科技集团却没有在本届人才高交会上招到董事长和总经理。“高端研发人员非常难招,尤其是主板和LCD人才,有一天一个相关职位才两份简历。”富士康的腾小姐告诉记者。“不怕给不起工资就怕招不到人。”TCL集团的招聘人员感慨。
“稳定也是一种待遇。”山西大学人事处处长李成林分析说,搞研发在高校比在企业更容易安心,同时这几年高校自身的改革也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此外,市场也在转变,高校教师再也不是以前的穷教书匠。拥有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和5000万科研经费的深圳大学此次一举拿下了人才高交会会刊的“标王”,将学校的招聘广告放在了首页。“在高校还可以在外面挣钱。”某应聘人员私下对记者说。
“不论何种原因,我认为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随着全国人才会议的召开,全国各地普遍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央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真正深入人心。”深圳市人事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韬对记者说。
据统计,首届人才高交会吸引了9万人次的技术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才,他们的选择无疑体现了高新技术发展的现在和将来。正如富士康、TCL集团和MP4、手机、LCD在本届高交会火爆登场一样,人流如金,显示了市场从IT流向3C的现状;高端人才回归高校,回归科研,从源头上为高新技术的未来夯实的是基础。
【都市文化】